下南洋

下南洋 線上看 簡介

别名:South of the Ocean
地區:大陸
年代:2013
首播:2013-12-20(大陸)
演員:
時長:48分鐘
類型:紀錄片,歷史

高畫質電視紀錄片《下南洋》由馬來西亞常青集團與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央新影集團、香港東方之子國際事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北京新影世紀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周兵導演工作室聯合承制。 此片拍攝製作歷時三年,深入九國,紀錄千年,試圖向觀衆揭示一個與我們血脈相連的南洋。此片計劃將於2013年底在中央電視台正式播出。 南洋,始終是我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近代史的重要歷史課題。南洋的華人閱歷了整個中華千年和百年來的雙重命運。探索南洋對於中國文化的自我理解,以及對當下中國人自省與思考的價值都越來越凸顯。該片將展現華人在東南亞開拓發展的歷程與各時期生存狀態,以開放的全球視野梳理歷史、關照當下,力求打造一部能夠對華人社會未來發展的建構有所啓示的歷史人文紀錄片。 總導演:周兵 祝捷 周兵:周兵任中央新影集團周兵導演工作室藝術總監;中國紀錄片委員會學術研究院祕書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文物及博物館系中國藝術史博士;同時兼任香港城市大學媒體傳播系客座教授。九三年進入北京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先後擔任《東方之子》欄目編導,《東方時空》特別節目《記憶》總編導,《東方時空》、《紀事》欄目製片人。零三年任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特別節目組製片人、大型系列紀錄片《故宮》總導演。此後,拍攝及監製紀錄片上百餘部,包括《梅蘭芳》《敦煌》《外灘》《當羅浮宮預見紫禁城》《台北故宮》《下南洋》等。他先後三次榮獲中國紀錄片年度導演,作品多次榮獲金鷹獎、白玉蘭獎、金熊貓獎、星光獎等幾十項國家級以及國際性獎項。 祝捷:中央電影學院畢業,內地新銳青年導演。紀實類作品2005年 CCT V國際頻道春節特別節目《麗江•過年》導演、2007年《TAXI——A MOVING LIFE WITH CHINESE》(CNEX委制)導演(入選加拿大新亞洲獨立影像展)、2008年《台北故宮》導演、2009年《當羅浮宮遇見紫禁城》導演、2010年紀錄電影《外灘軼事》、2012年《下南洋》總導演。劇情類:2007年 電影短片《天堂的顏色》(第十屆日本東京Shortshorts國際短片電影節(2008)亞洲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義大利San Giò Video Festival of Verona(2009)DINO COLTRO AWARD)、2007年 電影短片《我自己的Malena》、2010年 紀錄電影《外灘佚事》編劇、執行導演、2011年 電影《長江圖》執行導演(榮獲荷蘭鹿特丹電影節劇本基金台灣金馬電影節後期基金) 創意總監:麥天樞 作家、學者。報告文學代表性作家之一。其主要作品有《土地與土皇帝》、《西部在移民》、《愛河橫流》、《天荒》等。曾獲「人民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等全國主要文學獎項。九十年代主要從事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主要著述有《昨天——中英鴉片戰爭》、《中國農民——關於九億人的現場筆記》、《天國猜想——認識中國的一條新路徑》等。截至2011年已總策劃、創作指導參與《大國崛起》、《漢字五千年》等有重大影響的歷史文化紀錄片。 攝影指導:王昱 王昱是一名中國電影攝影師,曾與中國很多知名導演合作,合作者包括田壯壯、婁燁、李玉、賈樟柯等人。他參與攝影的第一部電影是2000年婁燁的電影《蘇州河》。憑藉電影《吳清源》,王昱獲得2007年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攝影,並獲2007年亞太電影大獎(Asia Pacific Screen Awards)最佳攝影獎提名。 特約攝影:Luc Drion 著名導演、攝影師,攝影作品有《海洋》、《遷徙的鳥》。 製作人:周瀾 周瀾,2001年2月~2003年5月任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中心新聞評論部《東方時空 · 紀事》欄目組編導;2003年6月~2007年6月任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中心新聞評論部特別節目組編導,參與紀錄片《癸未之戰》、《沙塵暴》、大型直播《敦煌再發現》等特別節目的製作;2007年7月至今在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特別節目部任編導;2004年~2005年擔任10集電視紀錄片《梅蘭芳》第7集導演,擔任12集電視紀錄片《故宮》第7集導演;2005年12月任2006年度賀歲直播節目《一年又一年》短片總導演;2006年12月任2007年度賀歲直播節目《一年又一年》聯合總導演之一;2007年~2009年任12集電視紀錄片《台北故宮》製片人,任10集電視紀錄片《敦煌》第7集導演;2011年至今任10集電視紀錄片《下南洋》製片人。 投資方:馬來西亞長青集團——張曉卿 馬來西亞華人 丹尼斯拿督 年庚77歲的馬來西亞華人張曉卿是享譽東南亞的工商界翹楚,他曾被馬來西亞《資本家》雜誌推舉爲馬來西亞十大富豪之一,並於1985年被選爲馬來西亞國會上議員,被馬來西亞政府授予世界張氏總會創會會長丹斯里拿督張曉卿。他還多次陪同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出訪中國、韓國、日本、歐美和拉丁美洲國家。作爲一位深受中國文化薰陶的海外華人,張曉卿對自己的故土更有著一份深沉的摯愛。1990年,張曉卿出任世界福州十邑同鄉會的創會會長;1994年,張曉卿創辦了世界華人的文學獎——「冰心文學獎」(每兩年頒獎一次)。張曉卿對促進世界華人、尤其是十邑福州人的團結,加強海外福州人與祖籍地的聯繫與交流,推動中國和馬來西亞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等,做出了卓著的貢獻。 紀錄片《下南洋》分集內容簡介: 第一集《華南之洋》 本集導演/撰稿:周兵、曾欣 對於中國的絕大部分觀衆,南洋只是一個十分模糊的地理概念,本集將向觀衆介紹何以本片將南洋的範圍界定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四國,並展示今天的南洋有著什麼樣的面孔、南洋的生活是怎樣的景象、有著怎樣獨特的文化景觀。這是一個多彩的南洋舞台,序幕剛剛拉開,接下來在這個舞台上,歷史與當下都將陸續登場。 第二集《南下之帆》 本集導演/撰稿:張華 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涉足南洋島國?以當時的航海技術,人們是駕著怎樣的船隻經過怎樣的航線,來到南洋?是什麼推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離鄉背井、遠涉重洋?帝國的思維傳統與統治基調,與歷時近千年的下南洋是否有著內在的聯繫?而一旦出洋,對於船艙中那一個個脆弱的生命來說,又意味著一趟多麼兇險與艱難的旅途…… 第三集《異鄉家園》 本集導演/撰稿:張效 這是華人初到南洋之後,建立的新生活:他們如何適應新的環境?他們在什麼行業工作?他們與當地原住民的關係怎樣?在這個過程中,華人又展現了哪些來自其文化背景的品格特質?在一片幾乎未被開發的處女之地,中國人是如何建立起異鄉的家園? 第四集《血淚南洋》 本集導演/撰稿:張效蔡、美慧 當殖民時代開始,西方以國家行爲組織化地進入南洋,他們不可避免地與已經在當地生存下來的華人產生協作及衝突。在南洋的不同地區,在不同殖民者的統治下,華人的命運亦呈現出巨大的差異,最極端的,是有規律的周期性屠殺。血流成河的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什麼?經歷了血淚苦難之後,南洋社會是否已走向更健康理性的社會架構? 第五集《百年蘭芳》 本集導演/撰稿:丁英鋒 在南洋的歷史上,曾經出現一個存在長達百年,叫作"蘭芳"的政治體。它其實只是南洋先後出現過的衆多華人政治體之一。但是因爲曾經有學者把它稱爲"蘭芳共和國"、"蘭芳公司",而讓它負載了更多意義。撲朔迷離的"蘭芳"到底是怎樣的組織?它與隔海相望的母國民間社會組織形態有著怎樣的血緣關係?它是否真的負載了中國人的"現代國家"之夢? 第六集《千年家族》 本集導演/撰稿:丁英鋒 在中華的傳統中,家族的繁衍時間遠遠長壽於王朝的更迭周期。是什麼賦予"家族"這一社會構成的基本單位如此頑強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又是如何在南洋的舞台上紮根蓬勃?而這份蓬勃的背後,付出的又是什麼?血緣——這既是中華最大的宗教,也是中華走向現代社會不得不面對的最根本問題。 第七集《母國春秋》 本集導演/撰稿:董力 在早年下南洋的華人心裡,故鄉只是以留在家鄉的親人爲中心,以村鎮爲半徑的一個很小的地理範圍,在這之上,不是故國,而是朝廷。千年來,在天朝觀的籠罩下,朝廷是如何對待出洋的子民?南洋華人又是從何時開始有了現代意義上的國家觀念,由此自認爲中國人?本集將站在母國的視角,描述南洋華人身份的變遷,由此,也映射出母國的變遷。 第八集《北望之心》 本集導演/撰稿:董力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百年來的動亂與曲折,南洋華人是最切身的旁觀者或親歷者,他們由早年間悲劇的主體變成了想要改變國家整體悲劇命運的人。隨著國民觀念的建立,他們面對母國,曾以怎樣的熱忱和決絕參與著國家的變革,但他們北望母國的赤子之心卻總要面臨冰或火的考驗…… 第九集《開放之門》 本集導演/撰稿:吉鳳頌 長久以來,南洋都是中國這片大陸與外界連接的一個重要門戶。現代的思潮、物資的流通、人才的進出……或多或少都通過這扇門。變革的潮流既有澎湃一時的波瀾,亦有潤物無聲的涓涓細流,南洋之門到底曾經試圖帶給中國什麼?如今留下的又是什麼?自此,我們的視線開始由歷史轉向未來。 第十集《期待南洋》 本集導演/撰稿:周兵、曾欣 對南洋華人的紀錄與書寫,揭開的只是南洋舞台的紛繁一角。 全球自由遷徙和自由生存是全人類獲得的現代財富,隨著全球化進程在全世界的深入,有著共同歷史源流的文化同胞,生活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之下,與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習俗的鄰居分享社會資源,將是整個人類的未來景象。面對多民族社會和諧共榮的美好願望,南洋既是悠遠的發端,也是現代的啓示。


分類:

紀錄片,

標籤:

紀錄片,歷史,華人華僑,下南洋,中國,移民,Documentary,2013